发布日期:2023-08-22 11:00
馄饨和饺子,看起来十分相似,但是吃起来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觉,郑嫂广雅云吞小编本人就是十分喜欢吃馄饨,但是不喜欢吃饺子。
那么馄饨跟饺子是亲戚吗?他是从什么时代开始流行的?
馄饨有很多种叫法,例如我们所熟悉的云吞便是起源于粤语。在我的家乡这里一般都称为馄饨,所以统一一下整篇只会用馄饨一个名词。
资料上写道:西汉扬雄所作《方言》中提到"饼谓之饨",也就是说,馄饨是饼的一种。
可蒸可煮,过汤水之后便可以称之为"汤饼"。古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,没有七窍,因此叫"浑沌"。后来演化变得来了当今的名字。
关于馄饨的由来有道教和西施的两种说法,也就不再详解了。
千百年来水饺并无明显改变,但是馄饨却在南方发扬光大。有了独立的风格,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,百姓不得安宁。
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,十分凶残。百姓对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,取浑"与"屯"之音,呼作"馄饨",恨以食之,并求平息战乱。
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,所以在冬这天"家家户户"吃馄饨。
北宋时,有种偃月形的馄饨被命名为为"角儿",它是后世"饺子"一词的词源。
《梦粱录》记南宋朝廷皇帝寿宴礼仪宴事有文:"进御膳,御厨以绣龙袱盖合上进御前珍馐,内侍进前供上食,双双奉托,直过头。凡御宴至第三盏方进下酒咸豉,双下驼峰角子。"
南宋时还会称呼其为"燥肉双下角子"。此时,饺子结束了其与"馄饨"一词并列使用的历史。
到了元朝,称其为"匾食"。
清代的北京,达官贵族及市庶下民均极重吃饺子,饺子尤其是"年"中美食。
徐珂的《清稗类钞·饮食类》中称"其在正月,则元日至五日为'破五',旧例食水饺子五日,曰煮饽饽。"
这里面的"煮饽饽"是满族等北方各地民族对水煮饺子的汉化习称。
清时,北京人习惯称水饺子为煮饽饽这一文化现象,表明以满族统治者对中原传统食文化的充分认同。
馄饨虽然与饺子是一门双生,但是在历史的演变下各自有了不同的模样,这也是历史和文化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