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3-10-19 11:15
每次想到基隆,就想到庙口的小吃;想到那些小吃,首先浮现的是“天妇罗”;一思及庙口第16号摊的“王”记天妇罗,唾液就充沛分泌,来不及咽口水。此摊自1956年开始营业,在庙口诸摊中时间并不算长,却是我心目中的重要地标。
天妇罗乃沿用日语穹邸卧芷,是一种油炸的鱼浆──大抵将鲨鱼肉剁成细茸,制为鱼浆丸,再压成浅碟状,油炸至外表呈金黄色,蘸甜辣酱、佐腌小黄瓜片吃。天妇罗美味与否,关键在于鱼浆好不好,遗憾的是现在的鱼浆绝大部分都来自批发工厂,且以不新鲜的杂鱼制成。基隆庙口第16号摊不随流俗,老老实实用小鲨鱼和海鳗为材料,添加太白粉、糖、味噌、味素打成鱼浆,现制现炸,这种照本份制作的食物焉有俗品?
天妇罗最好用花生油或混合芝麻油来炸,此物难以在家自制,盖油炸的锅子必须够大,也没有人会为了吃一次天妇罗而耗费一大桶花生油。
天妇罗
台湾的甜不辣是鱼浆油炸后再经过煮的工序,常伴随鱼丸、猪血糕、萝卜、高丽菜卷出现,吃时淋上酱汁,可谓目前最普遍的鱼浆制品,随处可见。
甜不辣
台北西园路“亚东甜不辣”的高丽菜卷很赞,单纯的高丽菜,清爽,甜脆,蕴含菜香;可惜店家太拘泥于特调的酱汁,用酱油、味噌调制出来的蘸酱风味甚佳,却不宜每一种食物都淋上,否则百味无一味,形同无味。甜不辣自然是招牌,确实不错,蘸酱用于此就准确多了。
北部较常见天妇罗,南部则多“黑轮”,黑轮日语是牧竺邸,因此我们叫它时必须用闽南语发音才对。关西地区叫黑轮“关东煮狎(邸纠社狎)”。在台湾南北颇有差异,北部人叫它甜不辣,个头大约只有南部黑轮的四分之一。从前在高雄吃的黑轮还掺有白煮蛋──旗鱼肉打浆后,加进白煮蛋和糖,拌匀,入锅油炸。
黑轮
我还是偏爱油炸天妇罗和炭烤黑轮。屏东潮州的“庙口旗鱼黑轮”用现捞旗鱼制作,强调不添加硼砂;由于够新鲜而广受欢迎,这家黑轮的蘸酱是油膏加芥茉,口味独特。在东港华侨市场内,有一家创立逾百年的“瑞”记旗鱼黑轮,也以新鲜美味、真材实料、不掺防腐剂驰名,这家黑轮的工序跟基隆庙口的天妇罗一样,都是即制即炸,将表皮炸至金黄即食。可见诚恳老实制作的古早味,是振兴饮食文化的康庄大道。
夜市常出现许多西洋/本土,精致/粗野相混合的排场,呈现众声喧哗的美学。台湾是一个浅碟型的社会,什么东西的流行周期都很短──前一阵子才流行喝红酒,大家喝起红酒很像灌啤酒;忽然转而流行吃葡式蛋挞,到处看到“安德鲁”、“玛嘉烈”蛋挞店;好像没流行多久,整个社会又一窝蜂挤在面包店门口,排队买“巨蛋面包”和甜甜圈……我们欢喜的这类鱼浆食品,似乎已演变成逐渐稳定的台湾味道,族群的历史记忆,浓缩在一碗天妇罗里,铭刻后殖民地饮食文化。
(图源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,全力配合。)